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每日推荐 > 正文

转会堪比“过五关”?CBA球员的流动有多难,联赛就有多僵化?

    今年的CBA休赛期节目不断,球迷们算是赚到了。要是搁以前,别说是一天两笔重磅交易了,就是两年里也不见得能有一次顶级球员转会,尤其加盟北京首钢,艾伦去了广州龙狮,一天内两笔顶级球员的重磅转会,让很多球迷误以为自己看的是NBA。之前我们的CBA联赛人员流动性极差,也被球迷诟病很多年了。以往的每个休赛期,被交易的要么是尚未打出名堂的新人,要么是状态已经下滑的老将。像郭艾伦这种当地青训出品,又是顶梁柱式的顶级球员,大概率是一辈子都挪不了窝,只能被迫一人一城了。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以往的CBA球员转会有多难,以及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。

    

    先说郭艾伦,他从2010年开始效力辽宁男篮,打到现在虚岁32,基本上是把最好的运动生涯贡献给了辽宁。其实早在2022年夏天,艾伦的团队就向CBA递交了转会申请,但是一直没有被批复。最近两个赛季郭艾伦更是由于不知名的伤病,被排除在主力阵容之外,基本上就是顶薪雪藏了。

    

    今年夏天郭艾伦虽然合同到期,但依然是受限制的自由球员。辽宁男篮拥有绝对的优先续约权,只要球队愿意给合同,郭艾伦就不能拒绝。只要球队不愿意放人,郭艾伦哪怕在板凳席上坐到退役,也得留在辽宁。

    

    造成这种局面的最大原因,是因为郭艾伦是体制内的球员。很多球迷都调侃说CBA联赛的人才培养实行双轨制,即球队自己的青训培养体系,加上社会优秀篮球人才的加盟。郭艾伦就是典型的辽篮青训体系出品球员。郭艾伦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被送到沈阳体校,12岁加盟辽篮青年队,此后一直都是在辽宁体育总局与辽篮青训的共同培养下成长的。所以郭艾伦虽然是CBA商业联赛的注册运动员,但是郭艾伦的人事关系一直都在辽宁体育总局,甚至在辽宁省体育运动学院,郭艾伦还有自己的编制。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下,艾伦想去哪里打球,自己说了不算,团队说了也不算,要看辽宁队以及辽宁体育总局愿不愿意放人。

    

    与郭艾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德君。大韩虽然出生于辽宁,小时候也在辽篮的青训体系下打过球,但16岁那年韩德君被青年队刷,没有继续进入辽宁的青训体系。后来去CUBA慢慢打出名堂才被看中。大概可以认为韩德君这一类的球员是自己先在体系外打出名堂,然后走到社会途径进入职业队。所以假如大韩想转会,只要没有合同限制,辽宁队是留不住的。

    

    一项更明显的对比,体现在工资上。2019年CBA开始实行合同分类,也就是大家熟悉的ABCD档位的合同。在此之前都是更具体的年薪制,以16至17赛季的数据为例,当时郭艾伦年薪340万元,韩德君350万,效力于新疆队的里根却能拿到800万元。李根的数据和表现明显不如郭艾伦,只是因为李根没有体制内身份的束缚,所以在谈判的时候能够尽量为自己争取利益。退一步说,就算球队不给一份满意的合同,那李根也大可以走人,去其他球队谋生路。

    

    与郭艾伦情况截然相反的另一个典型就是周琦了。周琦成名于新疆队,加盟过NBA火箭队,回到CBA后,因为转会问题与球队闹矛盾,直接退出CBA去澳大利亚联赛打球。加盟广东队后,只打了一年就又转会到北京男篮。周琦与韩德君的情况大致相同,周琦九岁时进入辽宁的一家篮球学校,但那只是市级篮球学校,不属于真正的体系内。在成为职业球员之前,刘兰也接触过周琦,但因为合同上的一些细节问题,大魔王没有签约,或者说他没有选择进入体系内,反而是与新疆队签下第一份职业合同,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球员生。所以后来的周琦不仅能够一直拿顶薪,在转会问题上也有充分的自主权。

    

    周期频繁转会这件事儿,抛开球迷们的感情不谈,对于联赛发展是有正面作用的。以往的CBA联赛就是一潭死水,球员们即便没有合同限制,想去哪里打球,自己也做不了主。各家青训体系培养出的人才,即便是自己用不上,也不愿意分给别人。就比如说曾经的高诗岩,在辽宁时期就只是个边缘人物,处境比现在的严守好不到哪里去。辽宁队把他先后租借到吉林与山东,但人事关系的那根线始终握在辽篮手里。直到2022年,山东男篮豪掷2500万,才让小高永久转加盟寇诗妍。这种级别的球员都能卖出2500万,那王哲林接近一个小目标的转会费也就不稀奇了。

    

    我们的CBA联赛最开始就是靠着这几家青训强队慢慢发展起来的。既然俱乐部投入资源去培养了这些年轻人,那他们成才后就应该回馈俱乐部,这一点无可厚非。可现在的CBA早已成立了商业公司,也逐渐在向商业化职业化转型。是不是在人员流动上就可以再放得开一点,只要不违反合同或者给够了足额的违约金,就应该让球员去自己想去的球队,这对联赛的整体发展来说也是好事。